欠发达地区的崛起新路?
盱眙很穷。人均GDP的水平不到江苏人均水平的一半,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低近14,与苏南最强的县(市)相比,财政收入不及人家的110……这也正是有人质疑贫困县花百万元办节究竟值不值的重要依据所在。
但是,不少人仍然认为,值!
王友富曾用“五缺两多”归纳起盱眙的“长”与“短”、“贫”与“富”。“五短”是:缺项目、缺资金、缺技术、缺管理经验、缺人才,“两多”则是:农副产品多、劳动力多。“五缺两多”是盱眙“从本地实际出发”的纵坐标。时空距离6个小时内均可到达的宁、沪、浙的最大特点是什么?就是有项目、有资金、有人才、有管理经验、有技术,缺少农副产品、缺少劳动力的“五有两缺”,这是盱眙所处的“市场区位”的横坐标。盱眙就是要找准这一纵一横坐标的最佳结合点,引进宁、沪、浙“五有”,送去盱眙的“两多”。
也正是在这种纵横坐标下,盱眙把“龙虾节”以及龙虾经济看得格外重。
根据记者多年的独立观察,盱眙龙虾节的积极效果,还是很明显的。它对改变这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状况、提高农民的收入等,功不可没。
这首先表现在盱眙经济的提升。几年来,通过盱眙、南京、上海和浙江四地联动,每年举办一次中国龙虾节,实施“引进来”和“送出去”战略,形成了盱眙经济中的“4个80%”:80%以上的农副产品销往南京、上海、浙江;80%以上的劳务输出的流向也是上述这三个地方;80%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,来自上述三地;80%以上游客也来自上述三地。
其次,是使群众真正获得了实惠。现在,盱眙有6万多农民从事捕虾、贩虾、烧制龙虾到开龙虾店、加工调料、培训龙虾烧制大师等,年销售额及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,本不起眼的龙虾,已经成为盱眙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。“为奖励参赛的厨师,盱眙曾制作了100块成本为几百元的金牌,私下竟被炒到了上万元一块。今年以来,盱眙已出口龙虾仁600多吨(约3.5千克龙虾产出0.5千克龙虾仁),创汇约240万美元。在各地建立了盱眙十三香龙虾制作大师和服务员基地,输出各类人员2600多人。
更重要的是,盘活了全县发展。随着盱眙把龙虾节“闹”到南京、上海和浙江,龙虾节实际上为盱眙承接长三角产业的梯次转移搭建了一个平台。
这是一组数据:2002年龙虾节上,48个项目签约,合同引资3.29亿元;去年,引进472个项目,实际到位资金17亿元;今年龙虾节,盱眙又引进86个项目,合同引资额达20亿元。
盱眙人是用“第一虾”钓出了自己的“第一山”、“第一泉”和“第一陵”,连缀出旅游、生态和文化等一串串的亮点和卖点。今年龙虾节期间,盱眙到上海“卖”景色时承诺,对上海的客人,盱眙的所有景点,门票只象征性地收1元钱。诸如此类的“聪明”举动,给盱眙带来了人气。2000年,盱眙接待游客30万人;2002年上升到了80万人次,去年,尽管受到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,仍然接待了68万人次,预计今年游客人数将超过80万人次。
项目多了,资金多了,游客多了,财气也在上升。
这些年,盱眙经济发展迅速,经济总量规模、财政收入、人均储蓄存款、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,在江苏省内位次不断提升,尤其是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在省内的位次大幅上升,3年内,财政收入上升了8位,农民人均收入上升了11位。去年,盱眙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农业,实现了历史的突破,经济总量在苏北各县(市)的位次继续提升。盱眙已成为苏北地区县域经济“争先进位”的典型。
“龙虾节有这样的效果,明年怎么可能不搞呢?”采访中,盱眙的主要领导对记者说。
江苏盱眙龙虾节明年还要不要办?
龙虾“醒得早”的结果?
欠发达地区的崛起新路?
不要简单否定“节”
“节”的困惑
这样的节,不该!
|